
今年以來
市南公安分局香港中路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堅決貫徹落實
分局關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工作部署
努力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
用心勾勒平安香中美好愿景
4月19日上午,香港中路派出所民警姜浩洋接到群眾報警稱,其家屬王女士疑似被騙,目前情緒非常激動,拒不聽從勸阻,且拒絕透露具體位置,現已失聯。姜浩洋立即電話聯系王女士發(fā)現她的手機已拒接所有來電,姜浩洋迅速開展工作,通過智慧警務綜合分析研判出王女士的位置,并快速出警,終于在百麗廣場附近一個角落處找到了神色慌張的王女士,此時王女士焦急慌張、眼神躲避,民警現場亮明身份后對王女士耐心開導,經了解,王女士接到自稱是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的來電,自稱手中持有王女士的逮捕通知書,并謊稱王女士涉嫌詐騙要對王女士的個人資金進行審查,要求王女士繳納保證金40萬元,否則就會被立即逮捕。王女士心中感到不安,擔心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盜用,導致卷入案件,就根據對方要求,在手機上安裝了一個對方發(fā)來的APP軟件,以此攔截一切電話和信息。隨后又根據對方的要求提供了自己的銀行卡號、銀行卡綁定的手機號,并往銀行賬戶內轉賬了40萬元。就在對方要求王女士轉賬時,民警及時找到了王女士。民警了解情況后,立即開展勸阻,并告知王女士這是典型的冒充公檢法詐騙,騙子謊稱受害人涉嫌“洗錢” “詐騙”等罪名,制造緊張氛圍,要求受害人繳納保證金從而實施詐騙。在民警的勸導下,王女士及時終止轉賬。隨后民警將情況立即匯報給市南分局刑偵大隊反詐專班,第一時間對王女士的提供給詐騙分子的銀行賬戶進行凍結,避免王女士的損失。5月1日,王女士向青島市公安局贈送了感謝信,對民警姜浩洋的盡職盡責表示由衷的感謝。
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檢法詐騙
騙子是怎么一步步
把受害者帶進陷阱的?
現在,
讓我們一起來還原詐騙過程↓↓
騙術揭秘
1
騙子利用大眾敬畏公檢法機關權威的心理,冒充公檢法、醫(yī)保局、通管局等單位的工作人員,謊稱受害者涉嫌“洗錢”“詐騙”“散播虛假信息”等罪名,制造緊張氛圍,影響受害者正常判斷力。
2
普通市民接到自稱公檢法的來電不會質疑其真實性,因為涉嫌犯罪非同小可,受害者更多的是認為警方搞錯了,于是極力否認罪名。
3
騙子以“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易遭泄露”為由,讓受害者相信不法分子冒用受害者身份信息去犯罪,讓“罪名”看似順理成章。
4
受害者相信自己身份被冒用來犯罪的事實后,迫切需要對方幫助來證明清白。
5
騙子以案件敏感必須保密為由,要求受害者離開住所、單位且不得與外界聯系,否則會牽連家人,此舉是為避免他人識破騙局及規(guī)避民警上門開展勸阻,同時會在持續(xù)通話中不斷對受害者進行“洗腦”,逐漸攻破受害者心理防線。
6
受害者急于洗脫罪名,本能地被對方牽著陷入“自證清白”的圈套。
7
騙子不惜真人上演,通過出示仿冒證件、穿警服與受害人視頻,甚至展示高仿真的辦案審訊場景等進行震懾恐嚇,并通過偽造警官證、“通緝令”“逮捕證”,搭建非常逼真的虛假網站,騙取受害者信任。
8
受害者看到偽造的文書和非常逼真的虛假網站,對此深信不疑,徹底相信自己“攤上事兒了”,一心只想快速洗脫嫌疑。
9
為避免受害人警覺,騙子避開“轉賬”字眼,而是以“資金審查”為由,要求受害者開啟“屏幕共享”,登錄網銀APP,將資金歸集到一張銀行卡上。在受害者進行上述操作時,騙子便通過“屏幕共享”功能獲取其銀行APP登錄密碼、轉賬密碼和短信驗證碼,在另一頭操作轉賬,實施詐騙。
特別提醒
遭遇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受害者,不僅容易造成巨額損失,還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。不論你是何職業(yè)、年齡,人性弱點都是一樣的。騙子利用的是大眾敬畏公檢法機關權威的心理,不敢及時質疑、求證,而越是奉公守法的公民就越想要極力證明自己的清白,本能地就會被對方牽著陷入“洗脫罪名”的圈套。
在電信詐騙無孔不入、
手段不斷更新的當下,
每一位市民都需要
不斷更新自己的反詐知識,
從源頭上防止上當受騙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